很多设计师说,如果用的是字母体系的文字就好了,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就好看多了。说真的,很多国外泊来的产品,要经过汉化后,就变得丑陋难看,所以,这说明两种文字体系下的设计是多么的不同。相同思路下,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
比如说,中文书法的环境是竖式的,但是现在我们基本上不用了,而是采用了西方的横式排列,所以,目前中文设计已经不太可能去用原来那套书法设定的体系了。现代中国改造中文时完全照搬了西文的横式,逼迫中文字体设计上也不得不倚赖在此方面成熟了的西方文字体系。这是政府给当下所有设计师出的难题,实际上因为中文的特性,很难在横式上排出好看的,如果书法现在还竖着写,那就不叫书法了,所以书法所能给予现代中文设计的营养非常有限,这是中文设计中最大的问题。
目前日本和台湾很多设计多还在用中文习惯的竖排列,所以,即使文字已经改造了,但是这种形式感还是能透露出书法艺术那种灵动。所以同样的设计,因为排列方式的不同,就产生来不同的结果,所以,完全做文字设计上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结果。日本和台湾之所以字体看起来不错,那实在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还可以生活在中国古老书法文化精华的土壤上。
还比如,书写文字的工具已经全部改变了。原来有人说,采用电脑后,中文将会在世界上消失。那是因为中文那么多字,键盘上按钮就那么几个,而英文的26个字母刚刚好。虽然这已经成了笑话,但是,目前所有文明科技都是西方人发明的,自然,他们的文字就非常贴切。到了中国,需要汉化,光输入法就被迫发明了那么多种(西方人有学输入发要看厚厚一本书吗?中国目前老一辈人不能学习电脑,就是因为中文输入不好学习。而不没有电脑的时代,字母体系有手动打印机,中文根本就不可能那么方便。这也是很多人想要取消汉字的原因)。西方有个笑话,如果一个人能听懂中国话,就能听懂外星人说话了。中文和西文是如此不同,但是现在因为中国在科技水平上受制于人,中文确实没办法得到更好的舒展。大家还记得毛笔是怎么握的吗?中文那柔和多变的文字,在全球标准化面前显得臃肿和无可奈何。同理,在汉唐时代,书法这种形式在东亚受到膜拜,其他的文字又如何能插入得了?即使日本韩国多发明了本国的文字,但一看还是中文的系统,使用毛笔采用竖式的排列。现在问题是,中文和西文完全是两种系统,作设计师实在太为难了。
无数次我在工作中都碰到了这样问题,如果采用中式的设计,中文就好应用得多,但是现在我们讲年轻,时尚的时候,能用好书法的营养太难。大家都回不到过去了。这是件哀伤的事情。
毕加索当年见了张大千的现场作画之后感慨:“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术!”讲这话的时候,那是因为我们和他们文化之间有非常大差异,但是现在设计领域上,已经不可能如此了。因为我们的人民被西式设计和包装浸淫太久,以致被同化,认为好的东西就要像西文那样,我们已经不可能让他们当初看西洋镜那样看待西方的文化,因为我们也渐渐成为这股浪潮的一部分。反过来,就如同西方人看中国人的辫子,就如同,他们讨厌来自中国的红色,但是他们却完全不了解这红色在中国代表的是喜庆平和,而他们却只能看到政治的一面。学习别人只能学习表面,但是我们恰恰又只看到表面。但这难道不是我们中文设计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呢?
另外,最近看到很多设计师自发自主的做了很多文字设计的工作,收集和整理民间资料,非常敬佩。但是目前还只是在描撰的阶段,甚至还不能做出简体文本,还不能应用横式的排列(这是和日本台湾不同之处,他么倒可以吸取最原始的养分)。可能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至少5000年的文化在年轻的设计行业还没吃透。
扫一扫,用手机查看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