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期4天的2012(第四届)黄桷坪新年艺术节将于12月31日在九龙坡区黄桷坪拉开帷幕,届时,富有创意活力的当代艺术与巴渝独树一帜的民间艺术将融汇一堂,为广大市民送上一场文化艺术饕餮盛宴。
作为中国西部三大新年艺术节之一,黄桷坪新年艺术节不仅是黄桷坪艺术园区及“川美·创谷”展示、宣传和推介平台,更是九龙坡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文化强区的标志性重大文化活动。
近年来,九龙坡区委、区政府提出实施“文化强区、创意兴区”的战略,旨在不断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品质生活,培育新的增长极,实现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的华丽转身。
乘风破浪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九龙坡作为古巴国属地,史脉悠远,有战国时期留下的巴人船棺遗址、东汉汉砖画、始于宋代的慈云寺墓群、源自明代的“九龙滩”石刻。如今,黄漂文化、巴国文化、涂鸦文化、动漫文化、工业遗址文化与创意产业交相辉映,让九龙文化历久弥新。
依托四川美术学院70年的艺术积淀,九龙坡区以黄桷坪艺术产业园区为中心,孕育出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501艺术基地、视美动漫基地、102艺术基地、巴国城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为九龙坡区全面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铺平了道路。
为推进文化强区的建设,九龙坡提出,将重点发展文化艺术业、游戏动漫业、文化旅游业、印刷包装业、设计创意业、咨询策划业六大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黄桷坪艺术园区、华岩动漫产业园、巴国城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二郎科技创意产业园四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同时,还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和重大文化创意产业活动的展开。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九龙坡区先后出现了罗中立、张晓刚、庞茂坤等100余位蜚声国际的中青年艺术家,同时还不断涌现大量的“黄漂”艺术家,而该区每年培养出来的油画、雕塑、版画、平面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等艺术人才更是数不胜数。据统计,仅九龙坡区黄桷坪艺术产业园区,就拥有原创艺术家工作室200余家、艺术培训机构100多家。
据九龙坡区相关负责人透露,2011年,该区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质的飞跃,产业发展在全市遥遥领先,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招商引资49.4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9.1亿元,增加值52.2亿元,同比增长17.5%,gdp占比达8%以上,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蓄势待发 文化产业群集创意硅谷
走进黄桷坪艺术园区,前卫的艺术涂鸦与陈旧的建筑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强烈的视觉冲突与心灵震撼无一不冲击着过往的行人,古老与现代并存的绘画氛围、时尚与艺术相衔接的活力元素在这座老城里灵动呈现。
黄桷坪艺术园区位于主城核心区,依托四川美院的人才优势,这片土地先后出现了大型群雕《收租院》、著名油画《父亲》、黄桷坪涂鸦街等一批领先于同时代的创新型艺术作品,更于2010年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作为全市唯一园区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如今黄桷坪艺术园区还被纳入国家和重庆“十二五”规划、重庆市“两江四岸”重点开发。
据悉,仅黄桷坪艺术园区就聚集了5个市级创意产业基地,是市政府批准的3个文化产业园区之一;视美动漫基地产量进入全国10强,成为全国第6大动漫生产和教学基地;占地350亩的巴国城,是目前全市集“历史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川美·创谷”作为“黄桷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部分,是集原创基地、品牌企业孵化、艺术品卖场、培训、体验、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是最为集中的一片创意“沃土”。
拥有人才优势、学科优势、文化优势的“川美·创谷”无疑是九龙坡区“建设四大产业集聚区、发展六大产业”的关键一步。九龙坡区委书记彭智勇表示,“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九龙坡转型发展的着力点,而"川美·创谷"则是推进九龙坡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川美·创谷”采用地校合作模式,由九龙坡区政府与四川美术学院合力打造,分三期开发,总建筑规模约10万平方米,其主要业态由文化创意、文化商业、文化会展、文化教育四大板块构成,分别涵盖数十个创意专业和近百个可操作、有发展的相关项目。2011年6月3日,“川美·创谷”正式开谷。
据了解,凭借资源优势,“川美·创谷”吸引了诸如中建装饰设计院西南分院、重庆市威尔森室内设计公司、重庆视美动画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苏州金螳螂重庆分公司、四川美院城雕设计院(总部)等国内外一流文化企业争相入驻,同时,它们的入驻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也为“川美·创谷”打造成中国西部乃至全国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夯实了基础。
另悉,今年年初,九龙坡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将邮电路进行综合治理和整体改造,打造成“艺术品一条街”,与“川美·创谷”形成闭合环线,助推黄桷坪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扫一扫,用手机查看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