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较强震感。据雅安市政府应急办通报,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卫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电。截至目前,已发生3.5级以上地震37次,最大余震5.1级。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据央视新闻微博消息,截至4月22日6时,四川雅安7.0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到188人。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立刻启动一级应急程序,军区部队紧急出动2000人赶往芦山,两架直升机已经起飞。目前红十字会已经调拨500挺帐篷调往受灾区域。中国人民心连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与雅安人民站在一起。
这个是网上一个屌丝问的问题:小学时学的历史不是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能测出地震吗,为什么现在高科技测不出。是张衡的太过夸大,还是现在的高科技对地震测不出。如果现在的科技能测的地震的地震后的,那不就是表示,现在的科技比不上千年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那如果是能提前,为什么看不到预防(无视提前几个小时测出地震)。
提起中国古代科学家,很多人会想到东汉大学者张衡。而提起张衡,人们马上会想到他发明的地动仪。那个八只蛤蟆对着八条龙张嘴的复原模型是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品。张衡的发明如此深入人心,以致近年来每有大地震,总有人指责地震局:“张衡的地动仪都能预报地震,你们这些地震专家怎么这么无能?”当然,张衡的地动仪不能预报地震,只能检测到远方发生的地震,而且既不能确定震中,也不能计算震级。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专家、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按照书中所说设计了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用了一年时间,于1951年复原出1比10比例的木质张衡地动仪模型。王振铎自己承认:“那就是一个模型,当时没有说能够验震。”
接下来这尊复制的张衡地动仪就被编写进入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经过几次修订,教科书中没再提这是后人根据文献和自己的理解复原的概念模型,一代代教师和学生就这样认为课本上的图片就是当年的张衡地动仪。
内幕披露
所有地动仪模型全是摆设
事实上,多年来,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不仅不能测地震,而且被地震界指出基本原理有错。
2003年,河南博物院在全国招标复原地动仪,中国地震台网研究员冯锐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的课题组中标,2005年,课题组复原新版地动仪的内核部分。
据冯锐介绍,目前在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五家公立展馆均有他们的仿制品展览,在一些学校里也有了他们的地动仪模型,冯锐也到一些学校给学生们进行过知识普及。2010年开幕的世博会将张衡地动仪新模型列为展品之一,中国政府也将冯氏原理的张衡地动仪,纳入“中国古代机械成就展”全球巡展之中。
可惜,这个新版的地动仪复原模型也是不能测地震的。
史料表明,从1875年到现在,曾经有13种概念性的地动仪复原模型,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不能验震。
史料表明
记录地动仪的人没见过实物
记者查阅史料得知,地震仪诞生于公元132年,几十年后莫名消失,至今不见于任何出土文物和流传文物中。而直到公元432年,范晔才开始撰写《后汉书》。也就是说,范晔是在没有见到地动仪的原型情况下,时隔300年后,写出地动仪的内外构造的。
既然如此,中小学教材中使用新版复原地动仪还是传统版复原地动仪,或者如何表述地动仪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甚至有网友提出,既然地动仪的争议如此之大,那就应该从教材中删除,以免误导我国成千上万的学生。
方舟子质疑
张衡地动仪本身是个摆设
面对网络上对于地动仪造假的热议,打假斗士方舟子的一番话说得更绝,他在博客中称,不但王振铎等人制作的地动仪是摆设,就连张衡本人制作的地动仪,也存在极大的造假可能性。
方舟子在博客中表示:“今人具有张衡所没有的物理学、地震学知识和现代工艺,动用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精力,也还无法实现地动仪的验震功能,不能不让人怀疑张衡的地动仪是否真的管用。”他认为《后汉书》的记载很成问题。“按《后汉书》所说,地动仪建成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张衡卒于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在此期间,《后汉书》只记载发生过一次陇西地震,那就是永和三年(公元138年)的地震。”
“一般认为地动仪检测的就是这次地震。但是《后汉书·五行志》说得很清楚,这次的陇西地震在京师是有震感的,破坏很严重,‘裂城廓,室屋坏,压杀人’,京师学者不会对地动仪的机关发动感到奇怪,与《张衡传》的故事矛盾。可见地动仪检测的不可能是这次地震。”
方舟子分析,“从地动仪建成到张衡去世,《后汉书》共记载发生过8次地震,但是这些地震在京师全都有震感,所以都不可能是《张衡传》说的地震。中国古代的史书本来就是史实、传说乃至神话混杂的。也没有任何记载能够证明在张衡之后其地动仪起过作用。我们不必怀疑张衡曾经建造出一台叫候风地动仪的仪器,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也没有理由让人信服地动仪曾经发挥过验震的功能,它很可能和今人复原的那些模型一样,仅仅是个无用的摆设。”
专家反击
张衡的地动仪不是假的
对于方舟子的质疑,冯锐反击说,地动仪问题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任何人都要写出严肃的学术论文,这样我们才能在学术上进行讨论。方舟子有的话是对的,给人以启发,欢迎这样的文章。但是如果说“没拿真实地震检验”,这样的观点不完整。现在的地震台可以根据数字记录进行演示,同时,对于历史地震也有专门的专家进行研究。
对于方舟子提出质疑的陇西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日前向媒体表示,陇西地震确实发生过,时间大约在公元134年。冯锐还强调,这些史料都是经专业的历史地震学专家审核过的,因年代久远,部分史料存在偏差在所难免,但当年陇西曾发生地震的结论没有问题。
冯锐还表示:“我认为5个方面可以证明张衡地动仪不是假的:一是史料不是孤证,除了《后汉书》,还有别的资料;二是考古发掘;三是古籍文字内容与现代科学知识的吻合;四是古籍中所说的地震是存在的;五是后人继承。”
教育部回应
已将资料转交教材委研究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教育部,并转述了网友的问题。
昨天,教育部在回复记者时表示,地动仪在全世界有争议,中小学教科书应如何描述是个专业问题,教育部相关部门已经将有关资料转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业工作委员会进行进一步研究。
历史记载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 ,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
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四围铸着八条龙,龙头伸向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只张着大嘴的蛤蟆。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告诉人们那边发生地震啦。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可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
张衡虽然后来在政治上并不顺利,但是,他的这些科学发明和实验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扫一扫,用手机查看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