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
第一章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色彩的属性:
1,无彩色系有黑,白,灰色,
2,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3,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和主要倾向
4,明度:指色彩明暗的程度<同样的纯度,黄色明度最高,蓝色最低,红绿色居中。>
5,纯度:指色彩的鲜艳或纯净饱和的程度,也称彩度
第三节:色彩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混合,称为加色法混合;颜料的三原色品红,柠黄,湖蓝混合,称为减色法混合;还有一种空间混合。
2,加色法混合的特点:色光明亮度会随着色光的混合量增加而增加,习语称越加越亮。
3,各种颜料,染料和涂料的混合属于减色法混合,也称减色法。
品红+黄=橙;黄+湖蓝=绿;湖蓝+品红=紫;品红+黄+湖蓝=黑。
4,中性混合有空间混合,旋转混合两种
空间混合:是另一种混合方式。将几种色彩并置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距离观看,使其在视网膜上达到难以辨别的视觉调知效果。也就是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
5,牛顿1667年做了光的色散试验,发现了七色光,第一次探明了人的肉眼感知色彩的原理是光刺激的结果。
4,p14孟塞尔色立体及孟塞尔12色相环,是美国画家孟塞尔1905年创立色彩的表色体系。并提出色相,明度以及色相所具有的纯度三属性并分别具有视知觉的同步性。表现了色彩的过渡(自然)
第二章色彩的基本原理第一节,色彩知觉现象
色彩知觉现象主要有:色彩的(明暗)适应,色的易见度,色的颜色适应,色的同化性,色的恒常性及色的错视(残像)。
1,视觉适应:距离适应,明暗适应,颜色适应,色的恒常性多选题
明暗适应:人从暗室走进正常明亮的屋内,顿地一片白光耀眼,稍过一会儿,对物体形状色彩的辨认才可完全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明适应;相反人从明处往暗处走,顿时感觉一片黑暗,要过好长时间才能看清室内的情况,这种现象叫做暗适应
颜色适应:人眼在颜色的刺激作用下引起颜色视觉变化称为颜色适应
色彩的错觉:色的膨胀,收缩感(暖色具有膨胀,前进感,冷色具有收缩,后退感)视觉后像,同时对比
第二节,色彩与空间
色彩的均衡,色彩的层次,色彩的呼应
色彩的均衡:均衡的感觉主要是来自心理对形式因素变化的感应,其美感是靠个人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对色彩的长期体验和实践。
色彩的呼应有:在明度上的呼应,在色相上的呼应,在色彩冷暖上的呼应,近似色相呼应。
第三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多样统一,各元素与关系之间的和谐
第一节,色彩的对比
1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
明度对比:在无彩色系中,最高明度为白色,最低明度为黑色,灰色居中。(高长调中高为明度的表示,长为两种颜色的对比度。)
色相对比:同种色,临近色,类似色为色相弱对比,中差色为色相中对比,对比色为色相强对比,互补色为色相最强对比。(0度为同种色,临近色为30度以内的色相,60度内为类似色,90度为中差色,120度为对比色,180度为互补色)(互补色例: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
纯度对比:因色彩纯度的差异而形成的色彩鲜浊对比称为纯度对比。
高纯度基调(积极,强调,冲动,外向,快乐,生气,聪明,活泼和性格意味)
中纯度基调(稳定,文雅,可靠,中庸的性格意味)
低纯度基调(平淡,自然,简朴,消极,陈旧和无力的性格意味)
第二节,色彩的其它对比
面积对比,色彩的形状对比,色彩冷暖对比,
第三节,色彩的调和
1,色彩调和的基本类型:(1,类似调和2,近似调和3,对比调和)
2,色彩调和的方法:从色相角度,从明度角度,从纯度角度
第四节,色彩的调性表达
暖调与冷调
鲜调与浊调
亮调与暗调
第四章色彩的心理
第一节,色彩心理的类型
色彩的表情:色彩的表情是人的主观感受赋予色彩抽象的生命意义,在色彩学的概念里它只是一种借喻。人们以往的视觉经验和对环境色彩的体验会不知不觉地融进自己的主观情感。
1,各种颜色的表情:
红色:火热,*,力量,献身,暖和,吉利,喜庆,赤子,庄严,号召,危险,禁止等含义
蓝色:典雅,朴素,善良,庄重,智慧,高贵,纯正的品质,憧憬,幻想,(饱和度最高的蓝色有理智,深邃,博大,永恒,真理,信仰,尊严,保守,冷淡等心理情感意味)
黄色:红色背景上的黄色较燥热,喧闹;红紫色上的黄带有褐色味的病态感,橙色上的黄显得轻浮,幼稚和缺乏诚意,蓝色上的黄明亮,温暖,但稍强烈,生硬,调和感差一些。黄色被白色包围时,显得无力,暗淡。黑色陪衬的黄尽现积极,强劲的力度。
绿色:新生,无邪,纯真,活力,酸涩,无知的色彩意味
紫色:
白色:清白,光明,正直,无私,纯洁,忠贞
黑色:沉默,力量,永恒,毅力,刚正,忠义,黑暗,未知,恐惧
灰色:平凡,柔和,含蓄,中庸,消极,稳定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里的五色是青,赤(红)黄,白,黑。并没有绿,紫,橙这些三原色的间色。
2,色彩的象征
(等级制度的色彩象征宗教与信的色彩象佂其他含义的色彩象佂)
3,色彩的联想(具象联想抽象联想)
扫一扫,用手机查看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