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日与一从事加工制造业的朋友聊天,此君从事加工制造业已近十年的时间,08-09年的经融海啸中大受其害,出口订单至今还未恢复至08年前的水平。。。痛定思痛,准备转战品牌市场。这下可好,正中俺的下怀!于是乎,谈天论地的跟此君海侃一通。。。今特转述于此,以资有志于品牌创建的朋友们分享!
今年是深圳改革开放的第30年。30年中,深圳从当年的一个小渔村一跃而成国际化的大都市。从经济总量到人均收入,从民计民生到城市面貌,从经济模式到产业结构,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巨变之中,是机会也是挑战。
身为企业家的您,有没有做到应时而动?有没有抢占到市场的制高点?有没有顺应甚至是引领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没有避开血拼到底的“红海”竟争?有没有另辟捷径的进入“蓝海”地带……
带着以上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看深圳30年来的产业发展脉络,总的来讲深圳经历三次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阶段:1980—1995年,加工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春天。
利好因素:劳动力廉价、土地使用成本低廉。
发迹秘诀:只要你够胆,那怕砸锅卖铁的拼凑出一、二条生产线,也能发迹。
第二阶段:1996—2008年,出口型企业的春天。
利好因素:香港与奥门回归,加入世贸关税大减,劳动力相对的继续廉价。
发展秘诀:只要你有会20句日常商务英语和能够oem鬼佬图纸的人才,你想不发迹也难。
第三阶段:2008~
在第三阶段,第一至第二阶段的利好因素变成利空因素;劳动力使用成本不再廉价(2009年下半年起,底薪已涨至1100元);土地成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更要命的是2008年金融海啸的到来,以及欧美各国为挽救本国经济而建起的诸如反倾销、准入制、限排之类的贸易堡垒。。。于是乎,浪到之处,哀嚎遍地!
“金融海啸”自然成了08年度关键词,至09年上至政府下至民间均喊出了“转型”的口号!转型是对的,问题是怎么转,能不能转的问题……
本人认为,第三阶段为企业的出路有两条,其一是往高、新、尖上面靠;其二立杆拉旗走品牌的路子。第一条路子对一般“从加工到oem”路子走过来的企业来说,无易于太难;而第二条路子才是此类企业的上上之选。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因为经过多年的oem生产,已拥有自己的产品系列,二是多年的生产经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现在缺的就是品牌销售渠道的建立与品牌形象的塑造,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为销售渠道的建立提供了低投入、低风险、高回报、快回报的可能;至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就更省事了,委托一家专业的品牌设计公司就行……至于创建品牌的好处,无需敝人多说,光就“高附加值与高利润”这一点就够大家眼红好一阵子的了……
因此,说到这里得请问我们的总经理先生,您“品牌”了吗?品牌之路就在您的脚下!
扫一扫,用手机查看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